网站支持IPv6
一边是金融监管部门出台助企纾困政策,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推动各项政策加快直达市场主体;另一边则是以银行为代表的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面对疫情和国内外因素叠加影响,江门金融业精准发力,以“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为稳住经济大盘、促进经济稳健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据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公布的数据显示,上半年,江门金融运行情况总体平稳,存贷款保持平稳增长,制造业和基础设施业贷款增速较快,流动性合理充裕,企业融资成本实现稳中有降。截至6月末,全市本外币贷款余额5385.88亿元,同比增长10.5%;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6484.17亿元,同比增长8.8%;存贷比达到83.1%,排名全省第8,比去年同期提高1.3个百分点。
“稳”字当头,“进”字发力。当前,经济短期内仍面临下行压力,进入下半年,江门金融系统将继续在“稳”字上下功夫,围绕“进”字精准发力,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支持力度,为稳定经济大盘贡献金融“力量”,助力江门构建新时代侨都高质量发展新格局。
为实体经济发展“供血输氧”
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也是地方经济发展重要的核心竞争力。
上半年,江门金融监管部门联合制定了《江门市金融系统“惠民强企 促富共裕”三年行动方案》,并配合江门市政府出台《江门市贯彻落实国务院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实施方案》和《江门市2022年新春暖企惠企十条》,引导金融系统加大对市场主体的金融支持,打出助企纾困“组合拳”,持续为实体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供血输氧”。
一方面,江门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旅游、餐饮住宿、批发零售、交通物流等受疫情影响行业金融支持,解决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融资难题,针对受疫情影响暂时没能力还贷款的企业和个人实施延期还本付息政策。上半年,全市办理贷款延期还本金额210.50亿元,惠及企业(含个体工商户)6117户;办理延期付息金额642.51万元,惠及户数为78户。
另一方面,江门金融监管部门引导金融机构加强信贷资源倾斜,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加大对基础设施、制造业、科创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力度,积极助力“工业振兴”“科技引领”工程。6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870.47亿元,同比增长21.5%,增速比去年同期高1.8个百分点;基础设施业贷款余额875.68亿元,同比增长17.3%,增速高于同期各项贷款5.8个百分点。
企业获贷率不断提高的同时,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在持续下降。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落实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鼓励银行机构下调定期存款、大额存单利率,结合前期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措施,稳定了银行系统负债成本。江门市金融工作局推出普惠小微贷款贴息、融资担保业务补助等16项措施,有效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上半年,全市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43%,比年初下降17个BP。
此外,为了让金融更加精准服务实体经济,上半年,江门还举办了产业金融对接大会,推动产业金融深层次对接,银企合作现场签约金额超400亿元;建设金融前线服务器,试点为新会区智造产业园凤山湖园区企业提供多功能金融服务;成立全市首个线下首贷服务中心,为全市首贷户融资提供专业化服务。
涉农贷款余额排名全省第3位
资金是乡村振兴的生命线,也是发展线。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的有力支撑。
今年以来,江门金融系统不断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多措并举、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6月末,全市涉农贷款余额1754.07亿元,排名全省第3位,同比增长10.29%;涉农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余额的比重为32.57%,分别高于珠三角、全省平均水平26.88个百分点、24.21个百分点。
亮眼成绩的背后,承载着一个又一个创新的金融实践。上半年,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江门市农业农村局、江门市金融工作局联合印发《江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主办银行制度(试行)》,在全省率先建立专项制度,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银农对接效率。目前,江门市已对辖区397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划分了主办行,金融机构对接了393家,对接率达98.99%,其中,137家获得授信11亿元;135家获得贷款9.64亿元。
作为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抓手,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不断探索创新信用村机制,通过建立“信用村+党建”“信用村+积分”“信用村+帮扶”“信用村+整村授信”“信用村+整会授信”“信用村+美丽乡村”等“信用村+”政银共建模式,进一步拓展信用村创建工作成效。
江门银保监分局优化改进乡村振兴金融产品,指导金融机构推出“县域振兴贷”“乡村农担贷”“乡村保”“粤农保”等金融产品,以及推动江门预制菜保险、“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落地,不断丰富乡村振兴金融产品供给。
同时,江门银保监分局持续巩固、优化2021年在全省首创的“1+N+1”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示范点工作模式,推动26家银行保险机构与12个示范村(镇)进行结对,选派12名驻村(镇)金融助理,打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江门模式”。6月末,全市12个示范点授信金额超3亿元,同比增长33.62%;贷款余额同比增长82.35%;保险保障金额超1.6亿元,同比增长146.27%,实现金融资源实实在在向农村倾斜。
“双碳”目标下绿色金融发展提速
当前,江门正全力推进“双碳”战略,积极建设“双碳”实验室,为全省探索“双碳”解决方案提供“江门样本。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江门绿色金融也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上半年,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组织开展碳减排支持工具专项行动,推动碳减排支持工具资金落地江门6亿元,撬动银行发放碳减排贷款10亿元;推动绿色项目库扩容至新会区、江海区及开平市、鹤山市、恩平市,库内绿色项目达162个,截至6月末,累计向库内企业发放绿色贷款13.84亿元;开展绿色金融项目推进会暨政银企融资对接会活动,引导银行现场向12家企业的碳减排项目授信,授信金额达26.8亿元。
江门银保监分局贯彻落实银保监会《银行业保险业绿色金融指引》相关工作要求,加强引导江门银行保险机构加大对绿色、低碳、循环经济的支持,提升自身的环境、社会和治理表现,助力促进江门社会经济发展绿色转型。5月,该局成功举行绿色企业金融需求对接会,促进银行机构与绿色企业、项目之间的交流,助力提升辖区绿色金融服务水平。
在多项政策措施的推动下,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绿色贷款”的投放力度。截至6月末,全市绿色贷款余额596.83亿元,同比增长134.22%,远高于各项贷款增速。
探索跨境金融合作新模式
近日,全省首笔跨境缴纳住房维修基金业务落地,这是江门市跨境电子账单直接缴费业务在民生服务领域的又一创新应用。
今年以来,江门金融监管部门出台多项政策,不断探索跨境金融合作新模式,为江门涉外企业、个人及外商投资者提供更高效便捷的跨境金融服务,助力江门经济高水平对外开放。
江门市金融工作局联合江门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设立金融支持跨境融资专项资金,并印发《江门市金融支持跨境融资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同时,该局在江澳金融良好合作的基础上,积极推动高新技术企业额度内自主借用外债业务落地,并开展两地互访交流、探索江澳信用互认工作,推动企业利用澳门资金降低融资成本。
人民银行江门市中心支行深入巩固跨境金融创新成果,通过宣传与辅导激发市场主体的政策认知度,推动江门市跨境金融创新业务落地实施,实现“提质扩面”。如,该行指导金融机构建立优质企业后备库,“零距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推动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取得新突破,上半年,全市货物贸易外汇收支便利化试点企业业务、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业务金额分别为1.48亿美元及3501.2万美元,同比上升2.59倍及99倍;推进高新技术和专精特新企业外债额度便利化试点成效显著,截至6月,江门地区高新技术企业外债便利化额度登记金额折合1141.7万美元。
江门银保监分局坚持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为引领,充分发挥江门作为湾区跨境金融“试验田”的作用,鼓励江门银行业保险业以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为着力点,在包括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自由贸易账户分账核算业务(FT账户业务)、港澳跨境保险服务等多个创新试点领域进行积极探索。上半年,江门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业务量累计超3.6亿元,FT账户业务量达9.9亿元,有效支持跨境企业提升集团流动性管理效能;湾区特色重疾险、湾区跨境医疗险等保险服务水平持续提升,上半年末,相关险种保险金额合计超7.7亿元,更好满足湾区居民跨境保险服务需求。
消费金融丰富场景促消费
消费场景更加丰富、触达更多长尾人群、推动消费升级……近年来,在扩大内需、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号召之下,消费金融也迎来了长足的发展。
上半年,江门金融监管部门出台政策,引导银行机构主动对接新市民较为集中区域和行业,从创业就业、住房安居、教育、医疗等多方面,创新推出“农民安居贷”“珠江新市民贷”“兴文贷”等金融产品,满足新市民的消费金融需求。
此外,江门金融监管部门还组织金融机构开展金融惠民促消费活动。如开展“江门市移动支付惠民促消费,助力乡村振兴”专项营销活动,协调辖区移动支付示范镇参与,银行机构和广东银联共同出资128万元,推出消费立减优惠,带动支持小微商户复商复市,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
各金融机构主动创新消费金融产品和服务,丰富消费优惠渠道产品,发展场景类消费贷款业务,不断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为促进地方消费升级助力。如,工商银行江门分行不断丰富信用卡业务体系,大力推动汽车分期、家装分期、“e分期”等业务发展,有效满足了消费者在汽车、家装、租房、旅游、教育、婚庆等消费场景的融资需求,截至6月末,该行分期付款余额28.94亿元,净增4209万元。
又如,交通银行江门分行大力支持场景突破,主动贴近数字生态,打造信用付产品,积极发展场景类消费贷款业务,给予客户先消费后还款的支付体验,截至6月末,该行非房消费贷余额10740.24万元,比年初净增1660.09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