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日前,《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正式发布,首次将金融内容独立成章。
作为金融大省,广东各项主要金融指标长期领跑全国。数据显示,2020年,广东金融业实现增加值近1万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近9%。然而,与经济发展要求相比,广东金融产业大而不强的问题客观存在。
面对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双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广东金融业如何完成从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转变、如何担负起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使命,成为“十四五”期间广东金融业发展的重要命题。
《规划纲要》勾画出了广东金融强省建设的新蓝图,从构建区域金融协调发展等四个方面,为未来一段时间广东深化金融改革创新提供了坚强的保障。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胡志浩表示,《规划纲要》表明广东将金融大省锻造成金融强省的决心,未来5年到15年内,金融将成为影响广东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充分体现了广东在发展新阶段、新理念和新格局下的主动作为。
增强金融重要支柱产业地位
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金融体系
“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携手港澳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规划纲要》明确了新时期全省金融改革发展的空间布局、改革发展任务和重点工作举措。
胡志浩认为,就金融业而言,一方面金融要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持,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另一方面,金融业本身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这就使得金融业自身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将成为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环节之一。
这是“十四五”期间实现,广东金融产业发展的挑战,也是机会所在。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港澳台研究中心主任任志宏表示,国家对广东提出“十四五”期间实现“两全两高”(全过程全方位、高水平高站位)的新要求,金融发展也必须适应这种经济社会总体发展要求,在此背景下广东对外开放合作的能级和层级将出现显著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将更加突出,金融对于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将有更大程度的提升。
展望2035年,广东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大幅跃升,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需要形成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现代金融体系,以及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金融资产结构、社会融资结构,金融改革创新要走在全国前列。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就客观上要求广东紧紧抓住“双区”建设的历史性机遇,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左右。在胡志浩看来,2020年广东金融业增加值接近1万亿元,GDP占比近9%,《规划纲要》提出到2025年,这一指标要增加一个百分点,这意味着金融业占比将继续提高,广东金融业还将进一步加速发展。
“做大做强金融业绝不是为了挤压实体经济,而是为了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胡志浩特别指出,《规划纲要》第一句就指明了广东金融的发展方向: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
在《规划纲要》的金融篇章中,“实体经济”被反复提到。其中第三节为“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水平”,要求大力实施“金融+贸易”“金融+消费”“金融+科技”“金融+高端制造”等“金融+”十大工程,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结构,构建服务实体经济的大金融体系,畅通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
在胡志浩看来,“金融+”十大工程的确定基于当前的时代背景,与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产业结构和主体任务密切相关,并且《规划纲要》中对十大工程的具体任务也有清晰的说明,任务的指向性和操作性都非常强。
构建区域金融新格局
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
从《规划纲要》看,广东“十四五”期间建设目标,不仅仅是追求规模的大,更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强”。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实现由金融大省向金融强省的转变,广东将重点在金融市场、金融机构、金融科技、金融“软实力”等方面“强筋健骨”。
推动证券、基金、期货、财富管理机构规范发展。通过申请新的金融牌照或整合已有金融牌照,发展符合监管要求的金融控股集团。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融资担保公司等地方金融组织……对照《规划纲要》,我们可以看到一张一个现代金融机构体系施工图正在徐徐展开。
胡志浩认为,广东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重点发力:首先,金融强省要唱好“双城记”,显著提升广州、深圳作为中心城市的金融发展能级;其次是打造头部金融机构,争取国际海洋开发银行、粤港澳国际商业银行和丝路信用保险公司等机构尽快落地广东,鼓励招商集团、平安集团进一步做优做强,支持符合条件的地方金融企业设立金融控股公司,鼓励地方金融企业通过引入战略投资者、并购重组等方式做大做强;第三是充分利用好大湾区这个舞台,加强粤港澳在金融体制机制和标准上的对接,促进粤港澳金融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第四是提升现有金融机构产业能级,通过实施“金融+”十大工程,夯实整个广东的金融基础;第五,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有效做好风险防控,打通经济金融循环“毛细血管”。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十四五”时期,广东将进一步巩固提升金融的重要支柱产业地位,加快建设金融强省。一是着力抓好壮大金融产业“十项任务”,加快推进金融市场建设,打造头部金融机构,提升银行证券保险产业能级,丰富金融新业态,持续稳步提高金融业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二是进一步优化金融空间布局,在珠三角建设若干特色金融功能区,以及引导金融资源助力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金融补短板。支持汕头依托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强化金融资源聚集,支持湛江建设蓝色(海洋)金融创新试验区,打造省域副中心金融发展极,促进区域金融协调发展。三是大力发展金融科技,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强化推广和应用,完善监管,全面推进金融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四是推动构建服务新发展格局的大金融体系,畅通实体经济的金融血脉。五是持续实施金融生态提升工程,强化法治化金融综合治理,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六是着力加强金融交流,实施更高水平的金融开放。
“在加快建设现代金融体系方面,广东已经有非常明确的发展线路图和施工图。”在任志宏看来,这些措施环环相扣,互为补充完善——以深交所全市场注册制改革为中心完善创新资本链,以广州期货交易所建设为契机打造期货产业链,积极发展连接港澳的跨境“金融通”,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壮大绿色金融产业,打造头部金融机构,壮大银证保金融机构,加快发展金融科技,培育扶持上市公司,优化农村金融服务体系,规范发展地方金融组织和金融新业态,巩固增强金融业的重要产业支柱地位等。
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
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
“十三五”期间,广东形成从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南沙粤港澳全面合作示范区、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到广东自贸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点面结合”金融开放大格局。
在《规划纲要》中,我们看到了广东实施更高水平金融开放的步伐和重点发力方向——积极开展金融开放先行先试,有序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加强粤港澳三地金融规则和标准对接,强化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提升金融开放水平和能力。
胡志浩认为,广东一直以来都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在实施更高水平开放方面,广东仍然肩负着巨大的使命。而在金融领域,未来更高水平的开放应该怎么做,《规划纲要》提了三大点要求。
首先,推进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广东从国家战略出发,支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澳门经济多元化发展。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为港澳居民在大湾区居住生活、经商办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便利。这其中,广州南沙、深圳前海和珠海横琴将成为重要的实施平台。要扩大金融双向开放,促进金融产品互认,更大力度引入港澳金融机构来粤展业,以及完善粤港澳金融交流体系和合作平台。
第二,推进跨境金融改革创新。核心要义就是让国家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可兑换的部署在广东不断创新试点。在广东打造出国际化人民币资产配置中心,并积极探索与金融开放阶段相适应的账户管理体系。鼓励符合条件外资金融机构来粤设立证券类机构。
第三,强化国际金融交流合作。引进高端金融智库,打造国际金融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支持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深度合作,并加强与其他国际金融中心的交流。
省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东将担负起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的重要使命。通过扩大双向金融开放和进一步深化金融合作,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内各城市、各区域之间在金融产业上分工协调、融合发展,吸引海内外金融机构、金融人才以及资金、业务、资源汇聚,在金融科技、创新资本、绿色金融、人民币资产配置和制度创新等方面引领示范,携手港澳加快建成新时代联系海内外、影响全世界的国际金融枢纽,打造人民币国际化和跨境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前沿阵地,强化对“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国家跨境人民币业务的辐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