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过塔楼,投射在平静的水面上,开启了千灯湖创投小镇崭新的一天。自去年8月开园以来,这里成为了广东金融高新区一张亮丽名片,在一幢幢红白相间的建筑里,汇聚了IDG、深创投、粤科、广晟创投等知名创投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评估机构、证券机构,形成了一条从注册到投资的服务链条。
千灯湖创投小镇的蓬勃发展,折射出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发展之变。2007年7月,广东金融高新区获广东省人民政府授牌设立。在13年的发展历程中,广东金融高新区坚持“国际金融后台基地”与“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发展战略,累计引进864个项目,投资规模1329亿元,年均引资百亿元,成为广东金融强省建设的重要基地。 站在粤港澳大湾区金融融合发展的新风口,广东金融高新区正成为各路金融资本逐梦大湾区的重要窗口。随着一批新兴金融机构的落户,广东金融高新区的影响力和服务辐射能力跃上新台阶,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宏伟蓝图从规划一步步走向现实。 成立13年蝶变 双定位战略从蓝图走向现实 7月7日,小暑。和天气一样热烈的还有千灯湖创投小镇内的气氛。这一天,十大重点项目签约落户广东金融高新区,投资总额近百亿元,涵盖银行、期货、基金、服务外包等金融业前后台高端服务业态,填补了南海没有公募基金牌照、缺乏四大行后台服务基地等空白。 至此,广东金融高新区“国际金融后台基地”的定位已具规模,服务于现代产业的产业金融中心雏形渐显,不仅实现了成立之初的愿景,而且在服务类型、金融业态多样性上超出了当初的想像。 2007年7月,广东金融高新区正式挂牌成立。作为广东建设金融强省的七大基础平台之首,广东金融高新区坚持“国际金融后台基地”和“现代产业金融中心”双定位发展战略,致力在广佛边界树起金融产业发展的新标杆。 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原副行长、高级经济师李丹儿参与了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挂牌仪式,见证了这片金融热土的13年蝶变。“当时的广东金融高新区只有湖,没有楼,但今非昔比了。” 在她看来,准确的定位和持之以恒深耕金融产业,是广东金融高新区成功的关键。在成立之初,广东金融高新区就遭遇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把握住“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大趋势,广东金融高新区提出了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的先进理念,切合了广东制造业大省和建设金融强省的实际,一举走在了前列。 13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把这种战略定位和发展思路一以贯之,从最初引进友邦、人保等一批金融巨头,到如今引入中国工商银行集约运营中心、广东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变化的是不断升级的城市形态和越来越丰满的天际线,不变的是广东金融高新区对金融产业的专注与坚持。 截至今年上半年,广东金融高新区核心区已吸引中国人保南信息中心、广发金融中心、友邦金融中心等864家金融机构及知名企业落户,总投资规模1329亿元,涵盖银行、保险、证券、服务外包、私募创投、融资租赁、金融科技等高端服务业态,成为国内规模最大、功能最为完整的金融后台产业园区,超6万名金融及相关领域白领人才在这里追逐金融梦。 这种热度通过千灯湖创投小镇的发展可见一斑,虽然开园不到一年,在小镇1.8平方公里的规划范围内,目前已集聚私募基金类机构675家,募集和投资资金规模超819亿元,预计今年将突破1000亿元。 探路产业金融新路径 提供多层次金融服务 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广东金融高新区的蓬勃发展为提升实体经济抗风险能力提供了重要支撑。今年面对疫情的影响,这种支撑作用尤其明显。 “一旦停工,整个亚太地区的客户将无法获得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持和客户服务。”欧时商务服务(佛山)有限公司(下称“欧时商务”)董事总经理曲永军介绍。 作为全球最大电子元件及工业产品分销商之一欧时集团全资子公司,欧时商务于2018年正式落户广东金融高新区。依托园区强大的服务外包产业集聚优势,欧时商务主要负责集团客户服务、财务和库存管理职能。亚太地区的客户从发现产品到下单付款的全沟通流程都由欧时商务进行支持。正因此,疫情暴发以来,公司200多名员工一直坚守在岗位上。 对外,广东金融高新区为全球金融服务提供重要后台支持,服务范围从辐射亚太到放眼全球;对内,作为全省首个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试验区的核心区,广东金融高新区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系列金融支持。 为了应对疫情影响,广东金融高新区一批金融机构积极加大对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切实舒缓企业流动资金压力,落实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基金、企业融资专项资金,为防疫企业提供优惠信贷利率等优惠政策。 数据显示,在1月20日—6月30日,南海区支持企业融资专项资金共发放转贷483笔,发放金额54.2亿元,扶持企业216家,为企业复工复产提供了重要支撑。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根本,南海区依托广东金融高新区,着力搭建起涵盖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市场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目前,南海区IPO企业数量为19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3家,重点上市后备企业63家,培育类上市后备企业140家,完成股份制改造企业99家。 以“产业金融”为核心,近年来,广东金融高新区积极探索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发展新路径,重点引进私募创投、融资租赁、创新型金融机构前台等类金融业态,覆盖了企业成长发展的各阶段。金融支持本地产业发展效应初显。据不完全统计,截至6月底,仅千灯湖创投小镇范围内的基金机构实际投资额就达到389.4亿元,已投项目累计504个,其中投向佛山地区项目141个,涵盖互联网、信息服务业、生物医药、环保类、新材料、半导体、高端制造业等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 此外,广东金融高新区还通过一系列的品牌活动,推动制造业与金融的对接。每年在千灯湖畔举办的中国股权投资论坛暨金融科技产业融合创新洽谈会、千灯湖金融峰会、广东金融高新区资本市场发展大会及中国并购高峰论坛等重磅活动已经成为一个个金融服务品牌,为金融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搭建平台。 丰富的金融业态和平台效应为进驻项目做大、做强、做优奠定了坚实的发展基础,广东金融高新区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日益凸显,连续4年被业界评为“中国服务外包特色园区”。 湾区新想象 从追逐风口到成为风口 13年前,广东金融高新区把握时代机遇,为佛山这座制造业大市插上了金融翅膀;13年后,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让广东金融高新区自身成为了资本竞逐的风口。 5月14日,中国人民银行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让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深度融合发展由“规划图”走向“施工图”,也给广东金融业打开广阔空间。 资本的嗅觉是敏锐的。“即便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感受到资本的踊跃对接,不少项目主动找上门来。”广东金融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佛山市南海区副区长乔吉飞说。对接广深、承接港澳的开放优势,金融业态的集聚,使得广东金融高新区成为港澳地区认识和对接佛山的首站,也成为了各路金融资本进军大湾区的重要窗口。 在7月7日的签约项目中,湾区的元素十分突出。其中,粤港澳大湾区绿色技术银行30亿元规模的绿色技术产业基金,将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绿色科技产业,深圳联合金融大湾区中心将在广东金融高新区内打造湾区金融服务与科技金融生态圈;银联商务粤港澳大湾区中心将在广东金融高新区设立银联商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中心、数据中心、业务处理中心。 “之所以将集约运营中心落户佛山,是工行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战略的表现,同时广东金融高新区吸引了大批金融机构和知名企业将运营中心设置于此,行业聚集优势明显,为我行集约运营中心的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中国工商银行运行管理部副总经理王鹏说。 “我们希望依托粤港澳大湾区,紧抓广州期货交易所成立的机遇,推进粤港澳大湾区构建统一的绿色金融相关标准,服务实体企业,运用期货工具助力实体经济抵御现货风险,推动期货现货的互联互通,实现稳健发展。”新晟期货相关负责人表示。 立足大湾区,放眼全球,广东金融高新区的“淘金”故事仍在精彩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