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支持IPv6

智能机器人智能机器人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 首页 > 金融资讯 > 金融要闻
多措并举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 发布时间:2024-02-07 11:15
  • 来源: 金融时报
  • 浏览量:-
  • 【字体:    
  “去年11月、12月国内主要银行下调了存款利率。从1月25日开始,我们将把提供给金融机构的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由2%下调到1.75%,这些措施都将有助于推动信贷定价基准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也就是LPR下行。”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在日前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谈及利率政策时表示,将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2023年以来,人民银行以我为主实施利率调控,采取降低政策利率、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引导主要银行下调存款利率、推动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等措施,发挥价格工具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关键作用,提升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有效支持了实体经济稳定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表示,下一阶段人民银行还将继续通过改革的方式,增强利率政策的针对性和协同性,以我为主,内外平衡,进一步发挥利率政策在促消费、稳投资、扩内需中的积极作用。

  招商基金研究部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降低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依然是今年央行的重点工作内容之一,这也是金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关键一环。其核心目的在于打通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堵点、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和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增强

  为了推动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激活生产消费信贷需求,2023年人民银行有效实施了一系列利率政策,利率政策针对性和协同性明显增强。

  首先是两次降低政策利率。由于名义利率扣除通胀率后的实际利率水平,对企业融资需求有更为重要的影响。在2023年以来通胀水平走低的环境下,为激发企业融资需求、加大稳经济力度,人民银行两度降低政策利率,公开市场操作逆回购和中期借贷便利利率分别累计下降20个和25个基点,带动1年期LPR和5年期以上LPR分别下降20个和10个基点。宣昌能表示,将合理把握利率水平,继续结合对未来物价变动趋势的判断,前瞻性把握好实际利率水平,保持与实现潜在经济增速的要求相匹配。

  在银行负债端,存款利率的普遍下降也为银行让利实体经济创造了空间。这背后是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在有效发挥作用。在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较快、贷款利率明显下降的基础上,去年主要商业银行根据自身经营情况和市场形势,分别于2023年6月、9月和12月主动下调存款挂牌利率,并陆续带动中小银行调降存款利率。总的来看,这几次调整,中长期限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幅度更大,存款利率市场化程度显著提升。

  在住房信贷政策上,人民银行也陆续推出了多项优化调整政策,包括继续落实首套房贷利率政策动态调整机制、调降二套房贷利率下限、引导银行降低存量首套房贷利率等。

  总的看,各项举措有力推动了企业融资和居民消费信贷成本明显下行。2023年,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88%,同比下降0.29个百分点,持续创有统计以来新低;超过23万亿元的存量房贷利率完成下调,平均降幅0.73个百分点,每年减少房贷借款人利息支出约1700亿元。利率水平的整体下行有效减轻了企业、居民的利息负担,有助于激发贷款需求,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更好畅通国内经济循环。

  降准等措施将缓解银行净息差压力

  1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自2月5日起,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自1月25日起,分别下调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0.25个百分点。

  受访专家普遍认为,降准除了可以释放长期流动性、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向社会传达积极的政策信号,还叠加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利率下调,可以降低银行资金成本,能起到推动实际利率下行的作用。

  近一段时间以来商业银行净息差持续收窄,2023年三季度末该指标已降至1.73%的历史最低水平。“而且,个人房贷利率下调等变化会对之后一段时间的银行净息差形成更大压力。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是当前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银行负债成本相对较高已经成为制约达到该目标的关键问题。”光大证券首席固收分析师张旭说。

  相对于公开市场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金融债、存款等负债来源,银行从降准政策中所获得的资金成本最低。张旭称,此时降准有助于降低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缓解其净息差的压力。而且,1月25日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和再贴现利率各下调0.25个百分点,进一步降低金融机构的负债成本,缓解了其净息差压力,最终会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多措并举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考虑到经济恢复基础仍需巩固,继续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提振企业经营活力仍是金融工作的重点。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

  对于下一步利率政策,宣昌能具体提及了六个方面措施,其中特别谈到将综合考虑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股息率等的比价关系,更好发挥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作用,支持银行降低负债成本,同时维护合理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为降低贷款利率创造条件。

  李湛认为,“存款利率与理财收益率、股息率等的比价关系”此次被强调,是因为近两年理财产品收益率下降,加之去年以来通货膨胀水平较低、居民及企业风险偏好降低,导致中长期存款变得更具吸引力,这对银行的净利差带来明显压力。从当前经济形势看,2024年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均有可能进一步下降。

  存款利率调整是商业银行在平衡揽储需求和净息差压力后做出的定价决策。中国银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指出,2023年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下调尚未有效缓解净息差收窄压力,2024年不排除存款利率进一步下调的可能性。

  宣昌能同时表示,在银行支持实体经济可持续和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完善LPR形成机制,督促报价行提高报价质量;同时加强贷款利率监测与自律管理,防范企业部门资金空转和套利。

  “完善LPR形成机制、提高报价质量,可以更好地反映市场供需情况,从而提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程度、透明度和公平性。此外,利率监测和自律管理有助于识别和减少潜在风险,特别是在防止企业部门资金空转和套利方面。”李湛表示,这些措施有助于确保贷款资源被更有效地配置到真正有金融需求并能够创造价值的实体经济部门,从而促进整体经济的健康发展。